首页 - 研究成果 - 学员论文
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发布日期:2018-08-27        作者:腾龙四期        来源:赵礼杰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浅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作者:赵礼杰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深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质量已经成为决定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甚至决定性因素,因此,无论是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还是中小公司、初创企业,都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于是,“如何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也就成为了需要知识产权从业者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话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科技上市公司以及AI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多年知识产权实务经验,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一、管理目标:提升企业的商业竞争力

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首先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即,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诚然,每家企业由于发展阶段(如初创、成熟等)、企业规模(如小型、大型等)、研发实力(如引领型、跟随型等)、商业模式(如toB,toC等)、竞争环境(如激烈或不激烈等)、老板态度(如重视或不重视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团队风格(如稳健型、激进型等)等的不同,对于这一问题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例如,有些企业是为了保障商业自由运营,有些企业是为了建立商业壁垒,有些企业是为了通过知识产权运营创收……

然而,无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在表现形式上如何千差万别,对于真正希望做好知识产权管理的企业而言,其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在本质上都应当是为了提升企业在商业经营上的竞争力,否则就是目标的制订出现了偏差。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环,知识产权管理天然地就应当适应和服务于企业的商业经营。“提升企业的商业竞争力”,不仅应当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也应当是企业全部知识产权工作的逻辑起点。

二、管理理念:变“管控”为“赋能”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念,是指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时所秉持的基本观念。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几乎都是基于“管控”的理念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以管控的理念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本质上是通过约束其他部门让其他部门配合和支持知识产权部门完成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相当于把知识产权相关事项的处理完全界定为企业知识产权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和人员都是被动配合的角色。在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商业经营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企业的知识产权实践越来越复杂,企业内各业务部门面临的知识产权事项越来越多元,倘若仍坚持以管控的理念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将越来越难以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广大企业而言,与其强调管控,不如大胆赋能,尝试以赋能的理念去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过赋能帮业务部门创造价值从而最终为企业的商业运营创造价值。以赋能的理念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本质就是利用知识产权成就业务从而最终助力企业的商业经营,因此,就要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想业务部门之所想,急业务部门之所急,把知识产权工作做在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之前,把知识产权工作落到实处。例如,在赋能的管理理念之下,知识产权部除了主动做好专利申请和风险防控等“本职”工作外,还应当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协助财务部门进行税收筹划(例如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帮助销售部门争取客户,主动利用知识产权帮助融资部门提振投资人信心等。

赋能是比管控更具人情味的管理方式,通过赋能业务部门,可以让他们更愿意支持和配合知识产权工作,因而更利于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当然,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的赋能管理时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即价值务实和风险可控。其中,价值务实,是指任何知识产权管理活动都应当是为了切实的成就业务从而给企业创造价值。风险可控,是指任何知识产权管理活动都不能逾越合理防控知识产权风险的底线。建议所有企业,特别是业务部门对知识产权工作配合意愿度低的企业,尝试一下以“赋能”的理念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变“管控”为“赋能”,将非常有助于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管理对象:权利和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应当是“事”而非“人”。企业内林林总总的知识产权相关事项,都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而如果进行概括和归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其实主要就两个,一个是权利,另一个是风险,任何企业概莫能外。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权利管理,是指与知识产权的权利产生、维持、运用、转让和放弃等相关的全部事项的管理活动。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事项:知识产权的申请与布局、知识产权的维护和放弃、知识产权的自行实施、知识产权对外许可、知识产权转让、知识产权维权、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知识产权证券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知识产权进行无形资产确认等。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管理,是指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风险的防控相关的全部事项的管理活动,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权属风险防控、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防控、知识产权布局风险防控等。

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时,无论是权利管理还是风险管理,均应涵盖企业自身经营所涉及的全部知识产权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版权、域名、商业秘密等。并且,对于有利于企业产生或保持在商业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知识产权类型,要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进行重点关注。

四、管理原则:全业务、全流程和全嵌入

管理活动的科学开展,均应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除遵循管理学通用的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守知识产权管理所特有的一些基本原则。

1、全业务原则

全业务,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覆盖知识产权的全部类别以及相应的全部业务类型。其中,知识产权的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普通作品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域名、商号、企业字号、商品包装及装潢等。知识产权的业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布局、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

只有将知识产权相关全部业务都科学的管理起来,才有可能切实做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坚持全业务原则的同时,要坚持狠抓重点工作,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例如,很多初创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都存在一定风险,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再例如,对于技术驱动型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是其核心竞争力,应当重点关注相关的专利保护与布局工作。

2、全流程原则

全流程,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全流程管理要求流程管理覆盖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全过程,以专利为例,涉及到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提案流程、专利申请流程、专利分析流程、专利诉讼流程、专利许可与转让流程等。只有把每项知识产权的全部流程管理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做好相应的权利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

3、全嵌入原则

全嵌入,是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嵌入到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全部企业经营活动中。包括但不限于采购、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人力管理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均应在相应节点嵌入知识产权管理活动。例如,在采购环节嵌入知识产权审查、保密管理等事项;在研发环节嵌入专利目标设定、专利风险预警、开源软件管理、转许可管理等事项;在生产制造端嵌入商标标识管理、专利标识管理、保密管理等事项;在市场销售环节嵌入知识产权风险审查、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事项;在人力管理环节嵌入职务发明归属、保密协议签订、竞业限制管理等事项。只有把知识产权工作嵌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才有可能与相应业务部门一道做好知识产权的权利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

通过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践行全业务、全流程和全嵌入原则,对企业经营管理环节相关的各个知识产权类型、各种知识产权事项以及相应的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基本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

五、管理抓手:团队、文化、制度、资源和工具

在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时,应重点关注文化、制度、团队、资源和工具等五大抓手。通过科学开展知识产权团队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知识产权外部资源维护和知识产权管理工具配置等活动,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1、知识产权团队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团队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推动者,团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和成败。因此,知识产权团队建设就成为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最关键的工作之一。对于知识产权团队组建,一方面,企业应当在选聘知识产权人员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有比较丰富的相关实务经验的专业人才,例如专利申请人才、专利分析人才、专利诉讼人才、专利运营人才等,打造专业型知识产权团队;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善于利用内外部资源,通过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团队的实务能力。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企业在选聘或培养知识产权团队时,除了考察或培养在专利、商标、版权等专业上的能力外,还应当注意商业思维的考察或培养。一个合格的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除了具备知识产权专业能力外,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商业思维,能够从商业经营的视角思考和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否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将很难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的商业运营。

2、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文化是组织的灵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一大要务就是要在公司全员范围内打造一个以创新为导向、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开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包括老板在内的管理层(老板是重中之重)对知识产权的重视,除非管理层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已经足够。只有包括老板在内的管理层真正重视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实处。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方面,应当积极采取各种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例如,通过知识产权培训、专利申请奖励、办公室知识产权软装、专利之星表彰、专利石激励、知识产权宣传海报、知识产权信息简报、知识产权宣传月等各种举措,逐步打造全公司的知识产权文化,培养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但应当注意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杜绝生搬硬套。并且,应当对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活动及时进行复盘,并在后续活动中不断借鉴在先活动的经验以及修正在先活动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知识产权团队应当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

3、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制度是科学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保障,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必须重视知识产权制度的制订。企业可以从权利管理和风险防控两个方面,针对企业经营中可能涉及的各类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梳理并相应建立管理制度。示例性地,这些制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专利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版权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管理制度、竞业限制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培训制度、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等。企业可以参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GB/T 29490-2013)以及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且,企业应当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及时根据实际请对制度进行修订、调整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

4、知识产权外部资源维护

“君子善假于物”。在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时,应当善于借助专利代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等知识产权外部资源。实际上,无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多么专业,代理机构和律师事务所都是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外部资源。内外部分工协作是专业分工的必然要求,通过与优秀的代理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合作,企业可以大大提高知识产权申请与布局质量以及知识产权争议的处理质量。除了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合作伙伴外,企业还应当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主管机构、法院、公安、检察院、海关以及知识产权相关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沟通,这些机构也是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的外部资源。通过与知识产权行政主管机构、法院、公安、检察院、海关以及知识产权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的良性互动,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标准和动向,并可以把企业自身的困难及诉求合理地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顺利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大有裨益。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应当注意维护好与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行政主管机构、法院、公安、检察院、海关以及知识产权相关行业协会等外部资源的关系,做好必要的沟通与互动。

5、知识产权管理工具配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工具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这些管理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知识产权年费管理工具、知识产权内部数据库、知识产权检索数据库、知识产权诉讼案例数据库等。通过选择并配置合适的管理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知识产权生命周期管理、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配置知识产权管理工具并适时进行升级和迭代,以保证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尝试从管理目标、理念、对象、原则和抓手等方面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欢迎广大同仁不吝批评指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期待越来越多的同仁分享自己来自实务一线的经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一环,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关注和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相关信息